早教的理论基础
2012-11-27
母婴宝提供 (www.360myb.com)
早期教育是指比常规教育时间提早一点实施的教育。早期教育能造就人才,关键在于激发儿童的潜在能力。然而潜在能力是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的。比如生下来具有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就是说,教育要越早越好,早期教育实施的越晚,儿童生下来所具有的潜在能力发挥出来的比例就越少。
人一生中学习潜力最大的时期不在大学,也不在幼儿时期,必须从0岁开始就进行适当的训练。人具有发展各种心理能力的可能性,但发展并不等速,且有着不同的关键时期。人的心理发展关键期多处于儿童时期,如语言学习最佳时期在5岁前,学习乐器的关键期在4-5岁,优秀的品德亦应从早期开始熏陶。若能配合最佳时期的教育,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错过关键期,就会失去发展能力的机会。
目前,早期教育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因为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成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对孩子的智能发育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有惊人的学习潜力,而且具有一定的关键期或敏感期。不失时机地抓紧早期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小儿智力和潜能,使他们变得更加聪明和出众。无数事实证明,接受早期教育的孩子,比不接受早期教育的儿童更聪明、更健康,日后的成长也更快乐。
1、早期教育能促进人脑发达,特别利于左右脑并行发展。千万不要任孩子自然长大,消极地等待孩子脑成熟以后再教育,那极不利于孩子在大脑生长发育期(主要是6岁前)形成最有效的脑功能大网络。
2、早期教育能开发人类巨大潜能,这个潜能是人类亿万年进化的积淀,人人都有这种巨大的遗传潜能;但这种潜能只有在婴幼儿时期才得以较为充分地开发,不然将迅速被埋没。人的各种潜能只有大脑生长发育期才可能较为充分激发出来。
3、0-6岁,延伸到12岁,是最佳期和次佳期的教育,如果能遵循这个教育规律,教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错过最佳期的教育则事倍功半,许多方面甚至徒劳无功。每个孩子最佳期内都能学一口标准的方言就是最典型的事例,而错过了最佳期的青少年、成年人新学任何语言也难以学得标准、地道。
4、人类要重新认识胎、婴、幼儿,胎婴幼儿有巨大的适应性和学习能力,甚至可以说孩子个个都是“神童”。人一生的基本难题和重大难题(如学会直立行走、手足分工、认识万物、掌握语言、习惯行为、学会审美等等)是婴幼儿时期解决的,据统计人一生所获知识的95%左右是5岁前学来的。
5、孩子出生至3岁是母亲、家庭的“二次孕育”期,即孕育孩子“心理生命”的成长——构建起人生的“潜意识板块”。人的潜能意识板块铸就以后从根本上影响乃至支配人一生的态度的行为,在今后的人生百年中都难以完全抹掉。
6、科学育儿要“两个生命”同时养育,使孩子生理上强壮、发达,心理上聪慧、卓越。特别要注重心理生命的科学养育,因为人作为万物之灵长,主要靠“第二生命”——心理的能量。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早教革命》一书,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多元智能的早教方法,并指出,第二生命的养育需要16个心理营养区,一百多种心理营养素。其实,按照“三维素质理论”,第一生命实际上是“健康安全维”,而第二生命包括聪明智慧维和精神意志维。
7、早期教育要“两种语言”同步相似发展,使孩子“听觉语言”能说会道,“视觉语言”脱盲阅读。《早教革命》理论和实践完全证明每个孩子都能像学会认物、说话、走路、听音乐一样,不知不觉识字二千到三千,三四岁脱盲阅读,喜爱读书,一生与书做伴。今后世世代代的孩童将都能带着两种语言工具上小学,既会听和说,也会读和写,极快地学会自学和思考,具备良好的自我发展素质。
8、早期教育要把孩子性格培养放在首位,这是给孩子一生幸福、成才的好命运。经大量调查,早期教育必须培养孩子6大性格基础:快乐活泼、安静专注、勇敢自信、勤劳善良、有独立性、有创造精神——这是人生和人才成长的一本万利之举。
9、孩子观察、提问、动手、动脑的创造教育要从小抓起;培养一个发现、发明、创造型人才务必从小引导观察、提问、思考、讨论和动手操作实验。
10、早期教育其实是“全素质教育”。我们称的全素质,从立体角度看,就是“三三素质体系”,包括“三维”基础素质,以及机构素质和内容素质。这些都是与人的发展、发挥和个体幸福密切相关的,时刻起作用的各个方面因素的质量。素质的培养从阶段讲,一般分4个阶段:学前阶段、基础阶段、高等阶段和继续阶段。其中学前阶段主要是胎儿的潜在素质、婴幼儿的基本素质等,这是人的其他素质的基础,好像建一座大厦,基础如何直接决定大厦的高度和外观。后来中小学生基础素质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自我发展,以及职业化、社会化的继续教育和素质发挥阶段,都以学前的基础素质为前提。
所谓“婴幼儿全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孩子基本素质的教育,它是非学历教育、非义务教育、非专业教育、非系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是在孩子身心承受的范围内极大地丰富生活体验和感受;在激发兴趣的前提下,教育不分学科,不讲系统,不顾深浅,也不求甚解,任何认识都不是一次完成的。
人的基本素质,即健康安全素质、聪明智慧素质和精神意志素质。具体一点说,就是健美的身体(包括不断完善发达的语言、趋向发达肢体活动等)、全面自卫的安全技能、灵敏的头脑、高度的智慧、良好的性格、广泛的兴趣,以及积极明确的理想、健康的价值追求、不懈的执着力、足够的忍耐力和谐增益的社交能力等。
11、传统教育必须改革,定要走出一条教育创新的金光大道。在幼教方面务必改革传统幼教的“照看化”、“传授化”、“贵族化”、“女性化”、“单纯玩乐化”和忽视家庭早教的腐朽观念;中小学则务必改革教学中千年一贯的“传道、授业、解惑”教育理念和淹没孩子童年生活的“一讲到底”、“满堂灌”、“作业海”、“考试山”的教育法,定要把儿童少年解放出来,使我国3亿多孩子的生活、学习更幸福、更快乐,都有积极探索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12、早期教育的方法论体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方法论的根本原则。“0岁方案”的大量实践总结出以下方法最有效:生活中教,游戏中学;教在有心,学在无意;环境濡染,榜样诱导;对牛弹琴,兴趣第一;积极暗示,宽严并济;培养习惯,形成定势;教育爱,不可溺爱;讲究爱态,控制情绪;促进发展,顺其自然。
相关知识
相关问答
赶紧评论抢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