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对待孩子的“网瘾”
2012-11-19
母婴宝提供 (www.360myb.com)
1、什么诱发孩子的“网瘾”。不要抱着非常沉重的心情来看待网瘾患者,要相信孩子们会转变过来的。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有种怕的感觉,怕孩子不上学,怕孩子不成材,由怕生怨、由怨生恨,产生一种情绪的对立。这样对解决问题一点好处都没有,因为父母对孩子有情绪的传染。如果你焦虑的话,孩子会更焦虑。你烦躁,孩子会更烦躁。
首先,很多父母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导致孩子成为网瘾患者。许多家长只懂得限制子女上网,而不懂得如何转移子女对上网的注意力,培养子女新的爱好。家长们不要给孩子轻易贴标签,什么自闭,有心理问题,切切不要这样。其实应该相信他们是懂道理的,对孩子们讲怎样正确对待电脑网络,“电脑是工具而不是玩具”、“会玩电脑不是英雄,会用电脑才是英雄”等。
其次,还有许多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会因为得不到别人的承认而沉迷于网络。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上网打游戏,可以获得虚拟奖励,自我得到肯定,宣泄学习不成功带来的压抑。
第三是由于人际关系不好,希望上网逃避现实。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可是性格内向、猜忌心强,而且小心眼,碰到问题时没能得到及时解决就沉迷于网络,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2、上网成瘾的几种类型。从类型上来分析,上网成瘾的人主要有这几种类型。
(1)信息型网瘾。其主要的行为特征在于行为者出于获取信息的需要,而沉陷在互联网络的信息海洋之中,对海量的信息形成无以摆脱的依赖。
(2)交往型网瘾。其主要的行为特征在于行为者出于社会交往的需要,而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与天南海北的网上朋友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在电子空间里长时间地进行真实的“虚拟互动”,并由此而陷入沉溺状态。
(3)游戏型网瘾。其主要的行为特征在于行为者出于游戏娱乐的需要,被网络游戏深深地吸引,在过度痴迷于网络游戏的情况下,对其他事情哪怕是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也都不管不问,只顾上网玩游戏。
(4)习惯型网瘾。主要的行为特征在于行为者出于日常工作、创新创造、排遣寂寞、寻求体验等多方面的需要,而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形成的一种网络沉溺现象。从目前我们对网络成瘾者的调查来看,游戏型网瘾和交往型网瘾占主流,且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群体中。
染上“网瘾”的人,由于其对电脑和互联网络形成了深度的依赖,在操作电脑和上网时,他们会长时间地持续下去而乐此不疲,如同其他类型的成瘾性一样,其行为不能自制;可是一旦离开,他们又可能会失魂落魄、烦躁不安和无所适从。
比如游戏型网瘾者,就会持久地存在难以摆脱的玩的渴望和冲动,形成精神依赖和相应的生理反应。一停止游戏活动,就难以从事其他有意义的事情,而恢复操作游戏后,精神状态就恢复正常。显然,这些行为特征与其他成瘾行为一样,都属于一种心理病理行为。如果中止了这种满足,那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人焦虑不安甚至痛苦,程度严重者,性格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比如自私、说谎、不关心他人、对社会失去责任感以及注意力难以集中、失眠或者昼夜节律颠倒等。
相关知识
相关问答
赶紧评论抢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