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后的急救和预防
更新时间:2015-03-13 15:01:23 母婴宝微信(myb_360)
1、发生原因。宝宝活跃自然是好事,但是受伤就在所难免了。一般摔跤的原因有以下几类:
(1)跑的速度过快就摔得狠,易导致摔伤。
(2)摔倒在坚硬的地面上,如大理石、水泥地面等。
(3)摔在地面的石块、砖头或其他异物上,常会加重伤情。例如腹部被地上石块硌伤。可能发生腹腔脏器损伤,甚至出现致命的肝破裂、脾破裂等。
(4)身体要害部位着地,如头部直接着地,危险性大大增加,除了头皮创伤,还可能出现脑震荡、脑损伤等。
(5)其他因素,如两个孩子跑动中相撞摔倒,或者被车辆撞倒等,使伤情复杂化。
2、急救处理。
(1)骨折。①家庭诊断。如果宝宝跌伤较重,会出现明显骨折征象:剧烈疼痛,患肢运动受限;患区压痛极为明显;患部出现肿胀,皮肤变色;在关节脱位和严重骨折时,发生肢体变形。
②急救处理。如肢体活动不能自如或明显受限,跌伤部位出现明显肿胀、畸形等,此时应马上去医院。在去医院的过程中,应避免挪动骨折部位。如四肢骨折,应找一块木板将骨折两端固定于木板上;如腰部或胸背、肋骨骨折,应找一副担架,担架上放一块木板,或直接用木板将患儿抬到医院,尽快诊治。切忌背着或抱着伤儿移动,否则可能会因骨折部位活动错位而损伤神经、血管,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针对骨折处出血,送医院前可以采用压迫止血或橡皮筋管、橡皮带环扎肢体止血。每隔30分钟左右放松一次,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肢体缺血坏死。
(2)擦伤。①家庭诊断。宝宝擦伤以肘部、手掌及膝关节处为多见,一般表现为出血和皮肤破损。
②急救处理。如果擦伤很浅,创面比较干净,范围较小,为了使创面结痂,只需在伤口周围皮肤涂一些碘酒,然后用干净消毒纱布包扎一下即可。
如果伤口有泥土或污物,则要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冲洗干净,然后涂些碘酒,再涂上一些抗菌软膏外敷,纱布包扎。若2~3天内局部无红、肿、痛等炎症现象,就会结痂痊愈。
如果擦伤面积太大,伤口上沾有无法自行清洗掉的沙粒、脏物,或受伤位置重要(如脸部),建议父母及时带孩子去外科做局部清创处理,并注射破伤风针剂。
(3)脚踝扭伤。最容易扭伤的部位是脚踝,所以宝宝学步时、户外活动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宝宝的脚。
①家庭诊断。扭伤后的表现:可表现为受损的关节肿胀,活动受到限制;疼痛与触痛,会随着患部的活动而增强;肌肉会不自主地痉挛;几天后伤处还会出现青肿。
②急救处理。宝宝刚刚扭伤时,要将扭伤处垫高,避免患处活动。
切忌立即揉搓按摩:为了减轻肿胀,应在第一时间内,用冷水或冰块冷敷约15分钟。然后,用手帕或绷带扎紧扭伤部位,不仅保护和固定受伤关节,也可帮助减轻肿胀。也可就地取材用活血、散淤、消肿的中药外敷包扎。
注意伤后48小时内,不可对患部做热敷:1~2天后妈妈可在患处为宝宝进行按摩,促使血液循环加速,消退肿胀。
3、预防方法。
(1)刚学会跑的幼儿,脚下不稳,容易摔倒,家长应在旁边适当保护或者陪跑。
(2)下肢有畸形或者肌肉发育不良的儿童容易摔倒,应采取措施,防止无谓的跌摔。
(3)避免孩子在不平及石块较多的道路上奔跑。
(4)经常提醒孩子学会跑步技巧和自我保护:不要低头猛跑,不要在人多车多的地方奔跑,不要一边嬉闹一边猛跑。不要口里含着东西(如冰棍、糖葫芦、玩具等)奔跑等。
相关资讯
- 【幼儿教育】6种教育 最容易毁掉男孩的未来
- 【安全教育】怎样教孩子见义勇为
- 【家庭教育】刘烨夫妻育儿凸显中法教育之不同
- 【食品安全】小学生捡“糖果”分同学致15人中毒
- 【保健常识】儿童吃馒头噎住不宜喂水
相关问答
母婴宝服务平台
赶紧评论抢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