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孩子学会解除心理压力

更新时间:2015-06-25 10:55:21  母婴宝微信(myb_360)

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励孩子努力向上,没有压力会使人疲乏、懒散,但压力太大会使孩子身心无法承受而出现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考试焦虑和作弊以及青春期烦恼的问题,有不少学生还有性格狭隘、孤僻、懒惰和任性。做父母、师长的有责任帮助孩子克服压力。

释放压力_副本.jpg

许多孩子对压力的反应是独自面对,把它藏起来。如果你的孩子以前话挺多,突然变得深沉起来,那他一定是遇到了问题,你应该设法帮助他,多同孩子谈话、交流、沟通,让孩子说出感到紧张不安、苦恼、产生压力的原因,这有利于孩子化解压力,也有利于你去帮助孩子化解压力。一位教育研究者也说过:“80%的学习困难与压力有关。解除压力,你就能解决那些困难。”

肖蕾从小学到初中都深受老师的喜爱,成绩优秀,绘画比赛总是榜上有名。老师做什么事都爱叫她,动不动就表扬称赞她一番,她成了老师的“小红人”。有一天,爸爸发现肖蕾闷在一边想心事,便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告诉爸爸,今天的美术最高分是别的同学,老师还让大家都向那个同学学习,但她觉得那个同学的画不如她的,于是,她心里不高兴了。爸爸便带着女儿去看画展,在看画展的过程中,爸爸让女儿仔细看,美丽之处在哪儿,不足之处又在哪儿,如果让女儿来画又会是什么样的?看完画展之后,女儿感慨:“他们为什么能画出这么多可爱的图画?”爸爸及时地引导女儿:“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在任何一个时候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才能真正有长进。”女儿说:“可是,可是,我班那个同学画得的确不如我。”

“既使她画得不如你,但她的图画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要善于吸收别人的长处,将它变成为自己的。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首先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而不是太多地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他更多的精力用于了事业追求的本身。”肖蕾认真地想了想,第二天,她认真地看了同学的画,发现的确有创意之处,并且是恰到好处。肖蕾在爸爸的引导下,化压力为学习动力,以至于得到了相应的收获。

当今,一些孩子常因一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原因而离家出走,甚至自杀。许多父母和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太娇气,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啦。的确,一个人只要参与社会生活就会遇到各种压力、困难和挫折。对此,有的人坚强、乐观,勇敢地去战胜它;有的人就显得懦弱、悲观,处处逃避它。做多大的事需要多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孩子逐步形成遇忙不乱、遇惊不颤、宠辱不惊的心理品质,保持心理健康。

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1、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要想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先要了解孩子心理上有什么压力、压力是从哪里来的,必须听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专心地看着孩子,认真地听他说话。只有父母肯把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心理压力的真实情况,才能够针对问题帮助他们。

2、帮助孩子面对恐惧。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比如不跟别人一起逃学、不跟着别人作弊、抽烟、抄作业等等,就因此而受到嘲笑,甚至会受到孤立,感到恐惧、不知所措。这时,父母应当教导孩子要坚持原则,不对的事一定不能做,让孩子知道,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这正是一个人成熟勇敢的表现,也是有主见、有头脑的表现。

3、及时地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有时孩子会面对一些他自己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如成绩不良,被他人威胁、侮辱、打骂,家庭的不幸等等。这时特别需要父母进行积极的排解和疏导。常用的方法是:跟孩子谈心,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给孩子做出某些承诺,消除顾虑。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解决问题。鼓励孩子坚强、自信,化解心理压力。善意地关心孩子的事——不论与心理压力的成因有无直接关系,都会使孩子获得信任感。从事一些文体方面的活动,转移其注意力。

4、有目的地进行“心理操练”。

心理和生理一样,必须通过一定的锻炼活动来促进其健康。为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心理操练”。比如,可在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通过组织各种兴趣活动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开展“生活自立能力比赛”等,使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有时,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可出点难题,在他失败、失意的时候给予鼓励,教育孩子“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始终以平和自然的心态参与生活和竞争,能够经得起未来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




  相关资讯

  相关问答

母婴宝服务平台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哦!
赶紧评论抢个沙发吧!
您还没有登录,马上“登录
返回顶部
看看母婴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