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宝典】儿童“感统失调”普遍,家长需警惕
2014-04-04
母婴宝提供 (www.360myb.com)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意味着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这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从而推迟人的社会化进程。据调查,现代化都市家庭中,感统失调的孩子高达85%以上,其中约有30%的孩子为重度感统失调。
那么,哪些原因会导致感觉统合失调呢?
1、孕期失误。
(1)先兆流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造成孩子发育迟缓,轻度的大脑功能失常,这种情况用医疗仪器是测不出来的。
(2)怀孕期间妊娠反应严重,造成孕妇营养吸收能力差,进而造成胎儿营养不良或早产。
(3)怀孕期间孕妇吸烟,被动吸烟,大量饮酒,饮浓茶、咖啡,会造成脐带的毛细血管萎缩,使孩子出生后在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程度的感统失调。
(4)胎位不正所产生固有平衡失常
2、哺育不当。
(1)母亲看护不当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
(2)孩子出生后家长摇抱少,孩子静坐比较多,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
(3)过分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哭,造成孩子心肺功能减弱,口腔肌肉缺乏锻炼
(4)不注重孩子适龄基本能力的训练,缺乏运动、缺乏游戏
(5)缺少伙伴,群体生活不足,造成语言发育迟缓
3、教育方法有误。
(1)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剧烈竞争的教育方式造成儿童心里紧张而引起的感觉统合不足。
(2)过早的进行认知教育,对孩子要求过高、限制过多。
(3)不尊重幼儿的基本权利,不注重个性培养,素质教育。
(4)电视、游戏机成为孩子的主要玩具,孩子交流、活动过少。
(5)生活环境过于封闭,孩子听的少、说的少,孩子的坚持性和等待性差,遇到事情的变通能力差。
(6)物质上过于宽松精神上有些苛刻,对孩子的情感爱抚不够,使孩子肌肤饥渴。
母婴宝孕育专家提醒大家: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咬手指、注意力不集中、倒下笔、写字跳行、胆小爱哭等“小毛病”,可要重视了,因为孩子很有可能是存在感统失调。
如果孩子出现感统失调,父母应该及早帮孩子进行感统训练,3岁前可帮孩子做如下感统训练:
前庭感觉小训练:站在弹簧床上跳跃;抓住孩子四肢或大人拽住被角,让孩子平躺其中,上下左右摆动;坐、俯卧、仰卧在滑车上,让人推动。
触觉小训练:用刷子、海绵或牙刷等刺激手;按摩嘴的四周;用梳子梳头发;晚上洗漱后,用薄毛巾把孩子包裹,全身按摩。
本体感小训练:手或脚尽量伸展、分开;身体尽量屈缩成小姿势或伸展成大姿势;各关节在可动范围内尽量活动。
3岁之后如果出现失调的表现必须到专业的感觉统合训练机构进行矫正。
如果您想更方便、更快捷、更深入地了解更丰富、更有针对性、更个性化的相关内容,请加母婴宝微信:myb_360
相关知识
相关问答
返回顶部
看看母婴宝
赶紧评论抢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