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养成的最佳阶段
2012-11-27
母婴宝提供 (www.360myb.com)
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会伴我们一生。因此,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
良好习惯的养成在2-8岁的学龄前期间是个至关重要的阶段。一个人会不会成功,一定程度上在孩提时代就决定了。这既是因为学龄前儿童生理与心理特征决定的,同时也是习惯的稳定性决定的。儿童时期,生理上大脑组织的发育不完全,思维模式是空白,容易模仿,对环境好奇,简单的形象思维等,由于宝宝这些本身的特性,很容易养成某种习惯,而习惯养成后就很难改变,往往影响一生。
数十年前,自然科学家康拉德·洛伦茨有一个发现,刚出壳的幼鹅会依附于它们第一眼看到的生物。一般来说它们第一眼看到的生物是母鹅,但在有一次试验中,洛伦茨被刚出壳的幼鹅首先看到,如是这些小幼鹅就一直紧跟着他。洛伦茨由此还证明了,幼鹅不仅根据它们当时环境中的初次发现来做决定,而且决定一经形成,就坚持不变。洛伦茨把这一自然现象称作“印记”。而这种“印记”现象,实际上就是生物个体的归属本性的体现。
那么,我们人类的第一印象和决定也会成为印记吗?行为学家的研究结果是,人类也有这种“印记”现象。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先入为主”,虽然是生活的总结,其实也是对“印记”现象的最早描述。而人类的第一印象和决定在婴幼儿时期是最多的,幼儿接触到的看到的几乎都是第一次的,如果这些第一次是美好的、积极地,对他们形成良好“印记”就会起到决定的作用,而“印记”一旦形成,一般是很难改变的。因此,让学龄前儿童养成一个好习惯,而不是养成一个坏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学龄前儿童的习惯养成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作为家长,就有义务有责任让学龄前儿童生活在一个好的环境里。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了环境对习惯形成的重要性,“孟母三迁”让我们明白,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马斯洛在研究人的人格完善理论时发现,人的安全感和坚强性格应该在幼年时期就要得到培养训练,他说:“幼年时期就得到安全感,变得坚强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何种威胁,他们通常都能保持安全感和坚强性格。”基于这些理论,西方有些国家以法律的方式来规范家长对宝宝的陪伴和监护行为,家长们在如何培养宝宝的安全感、坚强性格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做到既要保护宝宝的安全让孩有充分的安全感,又要让宝宝多接触环境多承受挫折让孩有自主自立的坚强性格。
正因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学龄前的宝宝教学,尤其是宝宝的习惯培养,而相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家长来讲,欧美等西方国家更在教学方法和习惯没养上重视宝宝的成长。以色列从1969年开始了一个名叫HIPPY(Home Instruction Program For Preshool Youngsters)计划,即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指导计划,该项计划以家庭为基础,以父母为主体,面向3-6岁的儿童发展教育,该计划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后来被推广到欧美20多个国家。美国密苏里州从1981年开始一项“父母作为老师”的计划(PAT);新西兰开展了与HIPPY计划和PAT类似的计划,国家普鲁凯特(Plunket)计划,瑞典、英国、法国都开展了相同内容的学龄前儿童教学培育计划。
相关知识
相关问答
赶紧评论抢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