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纠正孩子的强迫行为
2013-01-14
母婴宝提供 (www.360myb.com)
假如你看到一个孩子做事谨慎、坚守原则、追求完美,对生活细节安排得很有条理,你可能会感叹为何自己的孩子不能拥有这样的优点。但是,这些优点的背后很可能存在着难以控制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
强迫症就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在儿童期,强迫行为多于强迫观念,年龄越小这种倾向越明显。
花花妈发现近来花花有些奇怪,每天从幼儿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让妈妈洗手。每次洗完还想洗,妈妈告诉她已经洗干净,但她还是要求最洗一遍。在学校学了写字,回来后她会自己写一写,只要字稍稍偏一下,或者一“横”没写直,她就会擦掉重新写,写了两遍还不满意,她就把这页纸撕掉。因为反复,她常常要折腾到晚上九十点才睡觉。
妈妈带花花去医院,医生说花花有强迫症倾向。
强迫症不仅是普通人的“专利”,一些名人也常常会有强迫行为。英格兰球星贝克汉姆不久前自曝患有强迫症,他对一切都要求完美或是井井有条。只要闲下来,他就会一遍遍地摆放家中的饮料、衣服和杂志等,直至达到自己心中完美的格局才会停止。据统计,全球有超过3000万人罹患这种“完美强迫症”,其中有不少像贝克汉姆那样的成功人士。
针对孩子出现的强迫行为及强迫观念,家长可以从行为方面给予纠正。比如让孩子在手腕上套上橡皮圈,一旦出现不可克制的强迫现象时,如反复计数、反复检查、反复洗手等,立即拉动手腕上的橡皮圈,以对抗强迫现象,拉动橡皮圈的力量以感到稍有疼痛为宜,同时数一下拉动橡皮圈的次数及强迫现象持续的时间。刚开始时需要拉的次数可能要多一些,才能抵制强迫现象。一段时间后,如果拉弹橡皮圈的次数减到三五次就能抑制强迫现象,就可以去掉橡皮圈。以后只要有强迫现象出现,就立即会想起手腕上橡皮圈所引起的疼痛,逐渐地,强迫现象就会减弱。
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纠正。
1、减轻孩子内在的紧张与压力。
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紧张情绪,如自己在过去曾在某个情景或某个时候受到的心理创伤、不幸遭遇和长期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等,把内心的痛苦情绪发泄出来。说出自己的恐惧,也就降低了恐惧;说出了自己的紧张,也就缓解了紧张。当然,父母对孩子的强迫倾向应有正确的认识,当孩子表现出强迫行为时,不能指责、惩罚孩子,而应该耐心倾听,给孩子以同情、理解,帮助孩子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2、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强迫现象。
强迫行为本身并不可怕,但许多人对这一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强迫行为产生紧张情绪,这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不利于这一行为的纠正。当发现了孩子出现的强迫行为时,家长应及时地教给孩子去应对的策略。如看到刀就有刀要砍自己的感觉,这时可以让孩子做深呼吸放松:用鼻子缓缓地吸气,再缓缓地呼气,同时可以在心里默默地数“1、2、3……”这样可以平缓情绪,解除紧张。
3、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外界接触,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如唱歌、跳舞、听音乐、打球、跑步等,以转移对强迫症状的高度注意力。同时,注意纠正孩子性格偏异,如特别爱清洁,过分谨慎,过于刻板,优柔寡断,迟疑不决等,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进而培养乐观、独立的良好人格。这一点甚为重要。
相关知识
相关问答
赶紧评论抢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