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宝宝远离性早熟
2013-01-15
母婴宝提供 (www.360myb.com)
“医生,我发现女儿这两天乳头开始突起了,她才四岁怎么会这样呢?”、“医生,我家宝宝下体开始不规律出血了,是怎么回事啊?”面对医生,家长们无不一脸惊愕状。其中大部分女孩都是性早熟和妇科病的小患者。
事例一:六岁的女童月月特别爱吃海鲜,过年时无论到哪个亲戚家,大家都会将海鲜一股脑儿地让给她吃。前几天,月月的妈妈突然发现,宝宝的乳头向外突起,旁边也现出深色的乳晕。专家根据检查结果,诊断月月已经出现性早熟症状。专家分析,月月平日就很贪吃,加上过年美食“炮轰”,导致性早熟症状出现。
事例二:最近8岁的丹丹的下体突然出现分泌物,好像要来月经一样。在医生的追问下,奶奶支吾着说:“她妈妈经常从韩国邮来好多补药给宝宝吃,她也不缺东西啊,怎么会出问题呢?”听说丹丹已经出现性早熟迹象,奶奶急得快要哭了。
1、过量补锌易造成性早熟。
专家介绍,性早熟可由多种原因造成,饮食是最主要的原因。儿童一旦过多地食用含激素类的食物,如使用食物添加剂喂养的鸡、鸭、鱼,催熟的蔬菜水果,含激素的药物等,都可诱发儿童性早熟。如今很多家长忽视宝宝的营养搭配,盲目地跟随广告给宝宝滥补,有很多宝宝都是由于补锌过量造成性早熟的。锌又被我们称作性激动剂,如果盲目服用极易造成宝宝性发育提前。
2、发育异常要查骨龄。
专家提醒家长,家长不要让宝宝过多地吃牛初乳、蜂王浆等补品,少让宝宝吃含激素类的食物和用催熟剂加工的水果等,注意荤素搭配,多吃绿色食物。
家长要多注意宝宝的身体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宝宝发育速度、身高明显加快或减慢,以及身高、体重与同龄宝宝明显不同时,应及时到专科医院检查宝宝的骨龄,接受正规检查治疗。
3、可导致儿童“性早熟”的食品。
(1)可入药的大补类食品。包括冬虫夏草、人参、桂圆干、荔枝干、黄芪、沙参等。尤其广东人,喜以药膳煲汤。中医指出,越是大补类的药膳,越会改变宝宝正常的内分泌环境,造成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2)禽肉,特别是禽颈。现今市场上出售的家禽,绝大部分是吃拌有快速生长剂的饲料喂养的,禽肉中“促熟剂”残余主要集中在家禽头颈部分的腺体中,由此,吃鸭颈、鹅颈,就成为“促早熟”的高危行为。
(3)反季节蔬菜和水果。冬季的草莓、葡萄、西瓜、西红柿等,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苹果、橙和桃,几乎都是在“促生长剂”的帮助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一定要避免给10岁以下的儿童食用。
(4)油炸类食品,特别是炸鸡、炸薯条和炸薯片。过高的热量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早熟;而且,食用油经反复加热使用后,高温使其氧化变性,也是引发“性早熟”的原因之一。每周光顾洋快餐两次以上,并经常食用油炸类膨化食品的儿童,“性早熟”的可能性是普通儿童的2.5倍。
(5)声称能使宝宝“更高更壮”的儿童口服液。针对儿童市场的补剂和口服液,相当部分含有激素成分。这些激素使宝宝在5、6岁时长得比同龄儿童高大壮实,因为,他或她可能已悄悄出现发育势头,骨龄已达8岁或10岁。而等宝宝进入正常发育阶段时,反而不见长了。专家指出,性早熟的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身高将比同龄伙伴矮约10-15公分。
4、如何判断“假性性早熟”和真正性早熟。
父母与宝宝一起洗澡时,如果发现宝宝有“第二性征”萌动的苗头,不要惊慌失措。某些“假性性早熟”往往是由内分泌的阶段性波动引起,宝宝的骨龄并未超前,一般称之为“假性性早熟”。只要注意饮食调控,不让宝宝接触“情色类”视听作品,假性早熟不一定会发展为真正的性早熟,无需打针吃药。
一旦拍片发现骨龄超前,可确诊为“性早熟”。作为父母,也一定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忧心忡忡,要尽量和缓地告诉宝宝,每个人都会发育,发育是件好事,可以使人变得聪明,有力量有高度,但太早发育会有点麻烦,“你愿意少吃些炸鸡腿,愿意好好锻炼,跟同学们一样长大吗?”
如果父母不把“性早熟”说成洪水猛兽,宝宝也不会出现过度的惶恐心态,性格上也不会变得自闭,饮食调控方案也容易得到配合。
相关知识
相关问答
赶紧评论抢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