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更新时间:2015-02-13 09:13:46  母婴宝微信(myb_360)

对于“宫颈糜烂”,绝大多数女性都不陌生。一些女性将其理解为宫颈口出现糜烂状态,是性生活后常见的且复发率很高的疾病。认为如果私生活比较乱,性生活不卫生,或是房事太频繁,都会得宫颈糜烂,而且结了婚或多或少都会得这个病。

)0HJ3XY_(RNX$_1QA%{ZZ%G.jpg


宫颈糜烂曾经是一个困扰了很多女性的一个疾病。去做体检,几乎是十有八九会被诊断为宫颈糜烂。当一些女性做完电子阴道镜,从彩色片中看到自己的宫颈口“糜烂、红色粗糙”时,都会感到触目惊心,恨不得立刻将其变得平整光滑。于是吃消炎药、上药、打针、反复冲洗阴道成了日常必不可少的步骤。有的女性更是直接选择手术解决“宫颈糜烂”,冷冻、激光、微波……各式各样的手术疗法让很多患者眼花缭乱。尤其是那些还未生育的女性,既怕“宫颈糜烂”本身会造成不孕,又怕其治疗方法不当会伤及宫颈健康影响以后生产。

可你知道吗?事实上你是被骗了。2008年,我国本科生的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就已取消“宫颈糜烂”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可现在仍有一些医生在病历本或诊断书上写“宫颈糜烂”。而美国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已不将“宫颈糜烂”当作疾病了,连同这个词也被从教科书中删除了!在美国,你说宫颈糜烂不会有人明白你指的是什么?说到底,宫颈糜烂,实际上是过去对宫颈的一种正常表现的错误认识。

那么什么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呢?女性宫颈上皮由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和宫颈管柱状上皮组成。胎儿期来源于泌尿生殖窦的鳞状上皮向上生长,至宫颈外口与宫颈管柱状上皮相邻,形成原始鳞-柱状交接部。女性青春期后,在雌激素作用下宫颈发育增大,宫颈管柱状上皮及其下的间质成分到达宫颈阴道部,使原始鳞-柱状交接部外移。原始鳞-柱状交接部的内侧覆盖的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透出呈红色,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称为柱状上皮异位。由于肉眼观察似糜烂,过去称为“宫颈糜烂”。绝经以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柱状上皮又开始退回内方,此时检查“糜烂”也就看不见了。所以,本质上来说,所谓的宫颈糜烂,实际上是柱状上皮外翻。

在过去的医学教科书上,还有宫颈糜烂的所谓分度诊断,称之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认为范围的大小是炎症程度的轻重,面积小于1/3是轻度,1/3~2/3是中度,超过2/3是重度,如果了解前面所提到的所谓的“宫颈糜烂”的真正机制,则很好理解,其实是受雌激素影响后柱状上皮外翻的程度不同,都属正常生理现象。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属正常生理现象,没有什么特殊的临床表现。有些人可能会有接触性出血的表现,但只是宫颈的个体差异,就像有些人嚼点硬东西,牙齿或者口腔就会出点血。

如果有白带增多、发黄,有异味时,则是宫颈炎症的表现。宫颈那囊和肥大,也是宫颈慢性炎症的结果。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不需要进行任何治疗,现在诸多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都是错误的。但对于有症状的宫颈炎,需要进行治疗。急性炎症用栓剂药物治疗,慢性炎症可以采用激光或者冷冻等物理治疗的方法。

宫颈的定期检查很有必要,不是为了预防宫颈糜烂,而是为了预防宫颈癌。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有关,有些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在宫颈鳞柱交界区持续感染时,容易发生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宫颈癌自从有了宫颈刮片以后,死亡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关键就是提前预防和治疗。目前推荐21岁以后的女性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宫颈刮片检查,30岁以后,可以联合作HPV检查,如果连续3次HPV和宫颈刮片检查都阴性,可以间隔时间延长到3年检查一次,65岁以后可以停止筛查。




  相关资讯

  相关问答

母婴宝服务平台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哦!
赶紧评论抢个沙发吧!
您还没有登录,马上“登录
返回顶部
看看母婴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