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用药,父母要做“有心人”

更新时间:2015-08-19 11:18:54  母婴宝微信(myb_360)

孩子的用药安全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虽然父母们不似医生那样是专业人员,但是父母却不能因此而置身度外。生活中,多做一些“功课”,明确了禁用药物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后,最大化保障孩子的用药安全。

846_197280_696127.jpg

1、及时向医生说明孩子用药及自身不良反应情况。

父母对自己的宝宝最了解,所以用药前应向医生反映以下情况:

(1)就诊前是否曾自行用药。如用,须告之药名、剂量、服用次数及服药后的情况等。

(2)药物过敏史、变态反应性疾病史、肝肾疾病史、遗传因素等。

2、辩证看待药物疗效。

药物的作用有两个方面,既有治疗作用,也有不良反应。而目前,许多基本药物都没有儿童剂型的配方,或者在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没有足够的信息。用于重点疾病的许多药物都不是针对儿童开发的;即使有部分的儿童药物,需求最大的儿童也不能获得。

在不区分成人与儿童用药的同时,滥用药物会产生极大地危害。因此,孩子用药前,父母有必要对药物的性能、适应证、禁忌证及不良反应等做详细了解。此外,父母应当明确:

(1)世上没有“万灵药”。

(2)不轻信广告,追求贵药、新药。和医生多进行沟通,根据药物的特点,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选用安全、有效、可靠、价廉、易得的药物。

3、掌握正确的用药剂量。

许多药物说明书上对儿童剂量只写“儿童酌减”。那么,该酌情减多少呢?建议父母根据孩子的体重或体表面积来计算用药剂量。

(1)按体重计算:每日(次)需用剂量=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的药量×患儿体重(kg)。

(2)按体表面积计算:由于许多生理过程(如心搏出量、基础代谢)与体表面积关系密切,因此按照体表面积计算药物剂量较其他方法更为准确,但此计算过程相对复杂。计算公式为:每日(次)剂量=每日(次)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需要量×患儿体表面积(m2)。

孩子体表面积计算方法:<30kg的孩子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30kg的孩子体表面积(m2)=[体重(kg)-30]×0.02+1.05。

父母需要做到:不自作主张地增加用药物次数和剂量,以及频繁更换医院,强迫医生更换药物等。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中的药物反应。

通常,孩子疾病都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因此,儿科治疗中随时决定继续用药或调整用药或调整剂量,可以让药物使用更趋合理,减少或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除了严密观察外,父母应注意增强孩子身体抵抗力,给予必要的加强体质的治疗,配合良好的护理。




  相关资讯

  相关问答

母婴宝服务平台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哦!
赶紧评论抢个沙发吧!
您还没有登录,马上“登录
返回顶部
看看母婴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