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宝宝居家安全细节

2012-11-27
母婴宝提供 (www.360myb.com)

1、使用牙膏莫大意。宝宝使用含氟牙膏可能会引起氟中毒,损害神经系统、引发骨质疏松症,你应该给宝宝使用品质好的牙膏,提醒宝宝每次用量不要超过黄豆粒大,教育宝宝刷牙后吐尽牙膏并彻底漱口。

2、从床上掉下。宝宝稍微大一点,会翻身了,如果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就容易从床上翻滚坠落。你应该给宝宝在床边安装一个防护栏,在床边和床脚放一个柔软的垫子,防止宝宝不小心翻落时直接撞击地面。

要定期检查宝宝床的接合处是否牢固,特别是有金属外框的床,螺丝钉很容易松脱;再看看床周没有突出或凹陷的部位;如果床是顺墙摆放,床沿与墙壁之间最好不留缝隙。若发生意外,首先检查宝宝身体着地部位有无外伤,关节是否活动自如,对宝宝进行心理安慰,不让宝宝对床产生恐惧,必要时送医院救治。矮床方便宝宝上下。若是把垫直接放在地板上,更安全而且万一不小心从床上滚落,也不会受到严重伤害。

3、误食药物。给宝宝服药没按照说明书,或者因为疏忽导致宝宝服用了过期药物,或因为药物随便乱放导致宝宝误服药物等,都可能造成宝宝药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要避免这些,你应该做到:过期和不用的药品要及时处理,在给宝宝服药时,要严格依据说明书和医嘱。家人不要在宝宝的面前服药,在使用药品时,要注意看护好宝宝。药品使用完后要收好,放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

家长告诉宝宝药物是糖果或其他好吃的东西来哄骗宝宝吃药或者强行灌药,打骂、恐吓、把药物混入牛奶中喂服等行为都是不对的。家长应该柔声哄宝宝、夸奖宝宝,告诉宝宝生病后吃药的重要性。

4、体温计。宝宝的好奇心很强,当给他试体温或拿体温计玩时,不小心会把体温计咬断,咽下了玻璃碎渣和水银(汞),如不及时排出,可能导致宝宝中毒,还可造成胃肠穿孔,严重的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因此,体温计应放在宝宝够不着的地方,用完及时收妥。

宝宝误咬断体温计时,父母不要惊恐,让宝宝也不要心慌,要诱导宝宝自己吐出,立即用清水漱口,以免碎玻璃刺破口腔。喝300毫升奶或两只生鸡蛋清,使奶或蛋清中的蛋白质和水银结合,然后催吐。并处理散落的水银,送宝宝到医院急救。

宝宝急救安全素质教育

孩子好奇好动是天性,好奇好动总会付出一些代价,不是磕伤了膝盖,就是烫到了手指,弄不好还有骨折的危险。每当这时,全家上下心急如焚,有时乱成一团。医院是肯定要去的,但在去医院之前,父母除了给孩子擦眼泪之外,还应该做什么呢?如果大人不在,孩子自己怎么办呢?因此,父母懂得些急救知识和正确观念方法,并告诉孩子一些急救知识和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正确急救措施。

1、小割伤和擦伤。过去认为宝宝小割伤小擦伤时,用清水洗净伤口,并在双氧水中浸泡,不包扎伤口,让伤口自然痊愈。现在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这样:

1)用肥皂及冷水洗净伤口,检查是否有残留物留在伤口中,祛除残留物确保伤口干净。如果孩子摔在路面上,路面的灰尘会嵌入到创伤处。这不仅容易造成伤口感染,而且会在伤口处留下永久的疤痕。用干净的毛巾或消毒纸巾将伤口处的脏东西擦拭掉,即使宝宝哭着叫疼,你也不能忽略这个步骤。

2)用抗菌药膏敷在伤口上,而不使用双氧水杀菌消毒。双氧水的确可以杀死细菌,但同时也破坏了帮助修复伤口的白细胞,减缓伤口的愈合速度。建议使用医院和药店出售的抗菌药膏。任何皮肤创伤,即使仅仅是轻微的擦伤,也可能成为细菌和病毒侵入的窗口。

3)视情况使用纱布或绷带包扎。如果伤口小,一旦涂抹了抗菌药膏,伤口被密封好了,一般不用绷带包扎,大多数情况下会在八小时内就开始愈合。如果伤口比较大,出血快,或者伤口所在处经常和衣服摩擦,使用纱布或绷带便很有必要。使用创可贴需根据伤口形状大小,并每日更换。

2、大出血或伤口很深。过去认为大出血或伤口比较深时,应使用止血带,以防止严重出血。现在的正确做法是:

1)直接压迫止血。儿童的血管壁很薄,宽大的止血带容易影响创伤处的血液循环,使肌肉组织无法得到足够的血液供给,导致永久性伤害。控制伤口出血的最好方法是直接压迫。

2)将冰袋放在处理好的伤口上有利于压缩血管,减少血液流失。如果十分钟后出血仍未停止,尽快找到儿科医生或将孩子送入急诊室。

3)如果伤害极严重,造成肢体分离破损,应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用纱布垫或其他消毒用品覆盖伤口。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包扎用品,用塑料袋、塑料布、塑胶手套,甚至一片可折叠的铝箔纸盖住伤口。

4)最好将包扎物固定在伤口处,并松开一角便于空气流通。如果是肺部受到创伤,应立即遮盖住创伤部位,不要留有太大空隙,这样可以避免空气被直接吸入孩子的胸腔中。

3、流鼻血。过去的方法是,将孩子的头部向后倾斜,捏紧孩子的鼻孔五分钟,并放冰袋在鼻子上以凝固血流。现在的方法是:

1)让孩子的头部保持直立或稍向前倾。如果头部向后倾斜,血液会流入喉咙,容易发生窒息或呕吐。

2)医生建议不要捏紧孩子的鼻孔,而是改捏鼻子中间(鼻骨下面),通常需要用力捏20分钟左右。

3)最好的冷却部位在孩子的嘴里。在口腔上膛放个冰块让孩子含住,以减慢鼻部血液的流动。

必须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承受在嘴里放冰块这种方法。如果因为意外而造成的流鼻血,例如:被球打中,或和其他人发生碰撞,可以冰镇鼻梁,有助于减轻肿胀。

4、中毒。过去的做法是,让孩子服用呕吐药,把胃中残留物都吐出来。现在的做法是:

1)在打通120急救电话前什么也不做。中毒的原因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中毒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因此只有急救中心能够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

2)你应当及时提供给医生以下资料:吞食的有毒物质的种类,是液体清洁剂、有毒的植物,还是某种药物;孩子的吞食量多少;从吞食到采取措施时的时间间隔多久等等。如果无法及时将孩子送医院,医生一般会建议你让孩子吸入活性碳。

5、烧伤烫伤。过去做法是,在烧伤处涂抹牛油或用冰块冰镇伤处,然后使用防菌喷雾或涂抹烧伤药膏。现在的做法是:

1)立即用凉水,冲洗伤处至少5分钟,而不采用牛油和冰块处理。牛油将热量封在皮肤之中,加重了损伤。而冰块同样没有益处:儿童的肌肤非常娇嫩,一热一冷的骤然变化会对皮肤造成更深层的伤害。

2)如果有衣物被粘贴在烧伤处,应当立即剥离衣物,因为衣物已浸满高温油脂,会继续灼烧皮肤。

3)如果是化学品造成的烧伤,用清水洗掉化学品。无论造成烧伤的原因是什么,用清水清洗20-30分钟有助于减轻疼痛。

4)不使用皮肤麻醉剂和护肤品。使用皮肤麻醉剂和护肤品弊大于利,它们很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会使皮肤更加难受,得不偿失。

5)如果没有破裂的水泡,可以在烧伤处涂抹抗生素软膏,覆盖住伤处,并用干燥的纱布绷带包扎伤口。如果水泡破裂或烧伤发生在关节处,尽早请医生帮助治疗,以免在孩子的皮肤上留下疤痕。

6、骨折。过去的做法是,当孩子摔倒伤到手腕或脚腕时,即使不能确定是否真的跌断了,也一定带孩子去医院。现在的做法是:

1)不是所有的骨折都需要看急诊。可以等上一段时间,看看孩子不舒服的感觉是否会自行消除。唯一需要做的是举高并固定住肢体,如果2-4小时内,孩子感觉活动或走动时疼痛更加剧烈,你应该考虑带孩子看医生。

2)显而易见的折断需要及时治疗。首先,给医生打电话。不要移动孩子,如果可能,把孩子伤到的肢体用自制夹板固定住。夹板可用木片或折叠起来的报纸或杂志制成,放在受伤的肢体下面或侧面,用三角形绷带、皮带或领带缠住夹板和受伤的肢体。不要缠得太用力,不要用纱布或细绳子,这些都可能阻碍血液循环。

7、几点注意。除此以外,家长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记得一些急救号码。将急救电话号码,例如急救中心或者认识的儿科医生的电话号码写在显眼的地方。

2)教会6岁以上的孩子怎样拨打120求援。孩子必须知道自己的名字,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

3)不断更新家庭成员的健康记录和病历,复印数份放在家里、车里和钱包里备用。

4)参加急救课程和心肺复元课程学习,学会识别各种紧急警报信号。你必须知道怎样对付窒息、阻塞、溺水、头部和颈部受伤的处理方法,可到附近的红十字会和医院询问哪里有类似的课程。



  相关知识

  相关问答

为了孩子好,关注母婴宝!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哦!
赶紧评论抢个沙发吧!
普通会员 说点什么吧:
返回顶部
看看母婴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