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的反应及处理
2012-11-27
母婴宝提供 (www.360myb.com)
对人体来说,疫苗这类生物制品是一种异物,因此接种疫苗后人体会出现一些症状或体征,这就是预防接种的反应。预防接种的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加重反应、异常反应。
1、一般反应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1)局部反应。
皮下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于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痛;接种卡介苗4-5周后,接种部位可出现直径0.5厘米以下的溃疡及直径1厘米以下的腋下淋巴结肿大,这些都属于局部反应。对于一般的局部反应只需要休息或者局部热敷就可以恢复正常,但对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而应在溃疡处涂1%的甲紫溶液。
(2)全身反应。
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体温升高,但多数在38.5℃以下。还有无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年龄较大者会诉述头痛、头晕、腹痛等不适,这些都是接种疫苗后的全身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多数在1-2天内消失,很少持续3天以上。如果体温过高或有其他异常应去医院就诊。
2、加重反应。
加重反应是指由于接种者本人的某些生理或病理的原因,或者由于接种技术、疫苗质量等问题所造成的反应。加重反应的特点是全身或者局部的反应加重,但没有其他异常症状出现。对加重反应的处理以对症为主,并加强密切观察,必要时去医院就诊。
3、异常反应。
预防接种时常见的异常反应包括晕针、无菌性的脓疡及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晕针时嘱患儿平卧,保持安静,可喂热开水或糖水,一段时间内即恢复正常。其他的异常反应都需去医院治疗。
相关知识
相关问答
返回顶部
看看母婴宝
赶紧评论抢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