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与智慧的解析
2012-11-23
母婴宝提供 (www.360myb.com)
1、聪明与智慧。
何谓聪明?聪者,耳灵也;明者,目清也。双耳听得清,双目看得明,耳聪目明,就是聪明。可见,聪明一词本意是指人体器官功能非常健康,引申为大脑思维反应灵活,身手敏捷,故称为聪明。聪明与愚笨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愚笨,就没有聪明。因此,聪明是相对的。它是指人的大脑思维能力和状态,并不一定表示懂得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或者获得对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一个人是聪明还是愚笨,主要是从人的大脑功能状态和使用的角度来描述,功能强、用得好就是聪明,功能低、使用不够就是愚笨。智商,就是从大脑思维能力方面对一个人是否聪明的客观描述,智商高的人就肯定聪明,智商低的人,或许可以称为愚笨。
一个人聪明与否,大致可以从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来观察:智力因素除了智商中提到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外,还包括身体行动的灵活快捷、平衡协调等;而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目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意志、情感等诸多因素。如果一个人观察力细致,注意力高度集中,记东西快速而牢固,思维深入全面而又具有逻辑,有条不紊,想象力丰富,想象出一些别人想不到的东西,身体反应灵敏,行动也快捷,那么这个人就是聪明的人。这些因素先天成分占相当比例,但后天的开发和习惯训练培养也起到关键甚至决定性的作用。科学证明,真正天才和真正愚钝的人,其比例各不超过千分之三,千分之九百九十七的人,智力的差别都是不大的。为什么有些人成功而有些人不成功呢?关键就是他们经过了后天的努力与否,自我开发和习惯训练的不同造成的。成功的人不断开发和训练自己的各项智力因素,学会了正确方法,培养了良好习惯,增长了智力,变得更聪明,能悟出许多天地之道,正确运用各种规律,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正是因为聪明是一个能力基础,如何用好聪明就是一个方向问题。也就是说,一个人智商很高,很聪明,很有能力,能够解决问题、影响他人,但这种聪明是一把双刃剑。由于使用的方向不同,可能造福人类,也可能祸及他人。科学家发明了核武器,可以保护人类,同样也有可能伤害人类。人类很聪明地掌握利用火来做各种各样有利于人类自身的事情,也可以利用火来做一些危害自然和人类的事情。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聪明只是一个基础,如何用好聪明需要认真对待,这种认真对待和正确运用聪明的方法就是智慧。
那么何为智慧呢?从“智”字看,上为“知”,下为“日”。知,知道,明白,明了。日,昼夜。智,则为知道、明了阴阳运行之道、天地人间之事。慧,原是佛教用语,指能领悟真理的心。慧,上有两丰,有多而盛大之意,中有寻字上半部,有窗口之喻,下有心字。智与慧两字连起来用,就是人心通过窗口来观察探索、分析推理和思考领悟,从而达到通晓天地人间的真理奥妙,并且在与自然和社会的交往关系中,正确认识和运用这些真理奥妙,这就称为智慧。可见,智慧是说,人将自己的聪明来探索认识自然和社会的真理奥妙,并在实践活动中正确遵循和运用这些真理奥妙。《新华字典》对智能这样解释: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用一句哲学的话说,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谈到智慧,就必然联系到哲学。哲学是人的意识经过客观的逻辑思维后规划出的多种意识形态。当代哲学家张荣寰给哲学下定义为:哲学是人理性的工具,哲学是解决有关世界的本质与真理的问题、有关我们如何知道或认识真理的问题、有关生命意义与道德实践的问题、有关各门类知识总结的问题的学科。也就是说,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人们往往把哲学看成是智能代名词,一些很有哲理的语言,就是智能的结晶。因此从这方面讲,智慧就是关于认识和运用事物规律的能力。
既然智慧是一种认识运用事物规律的能力,那么依据智慧的内容以及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把智慧分为创新智慧、发现智慧和规整智慧三类。
创新智慧。可以从无到有地创造或发明新的东西。如策划、广告、设计、软件、动漫、影视、艺术等都属于创新类智慧产业的范畴。
发现智慧。某些事物和规律本来就存在,但通过人们的聪明去发现,去认知,并加以遵循利用。许多科学研究,如天文学、地理学、考古学、新闻等就主要属于发现类智慧产业的范畴。
规整智慧。可以运用现有的规则如法律、法规、制度、政策、方针、方法等来调整、梳理、矫正、改变已经存在的东西。如司法、会计、教育、培训、出版等都属于规整类智慧产业的范畴。
从针对的对象不同来分,智慧可分为自然智慧和社会智慧。
自然智慧。就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智慧,如建筑、水利工程、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通信设备等等的智能。
社会智慧。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竞争的智慧。这种智慧又包括谋略、博弈等。如辩论智慧、军事谋略、棋牌博弈技巧等。
从智慧的表现范围和意义来看,我们认为智慧应该包括四大方面,即知识经验、博弈选择、财富管理和创新创造等。
2、聪明与智慧的关系。
聪明智慧素质,包括聪明和智慧,这是对人类智力的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描述。聪明和智慧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聪明是智慧的基础,如果一个人不聪明,智商低,那就难以探索认识世界,也难以去改造世界,更淡不上有高的智慧。而智慧是人们运用聪明来探索认识和改造世界而获得收获的过程和结果。如果一个人不把自己的聪明用在探索认识和运用天地人间的真理,也不按照事物的规律办事,而是用在别的方面,那就是违背了聪明的本来意义,就只是人们常说的“小聪明”。因此,智慧可以让我们越来越聪明,但是智慧也并不是聪明人的必然,聪明不会必然带来智慧。
聪明与智慧这两个概念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来看,聪明为小,智慧为大,所谓小聪明、大智慧。聪明多体现在小地方和短暂的时空里,而智慧则多在纵览的全局中。俗话说:聪明一时,糊涂一世。也许从短期来看,我们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显得很聪明。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我们却可能失去了最宝贵的那部分财富。有大智慧的人,并不一定显得很聪明,他们显得低调,在某些问题上的处理方式,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他们很笨,其实不然,他们是懂得如何取舍,如何面对得失。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在成功面前,站稳脚步,正所谓“大智若愚。”而表面上聪明的人则不然,他们会竭尽全力的表现自己的聪明,显得张扬。也正因为如此,成功只是聪明的人的偶然际遇。即使当前成功了,但是如若不学会智慧,成功也会很快消失。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甚至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聪明更多地依靠天生的基因,父母的优良遗传。而智慧则更多地依靠后天个人对人生、社会、物质生活的思考和体悟。聪明在体,智慧在心。聪明者读“物”辨“形”,智慧者读“心”通“灵”。纵观整个人类的历史长河,聪明者比比皆是,而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却寥寥无几。智慧的人给人类的历史留下了最美妙的回忆。
可见,聪明是人类大脑功能健康的表现,可见聪明只是智能的基础。聪明要上升到智慧,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1)道德原则。
就是一个人、一个组织对聪明的运用,一是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而要符合基本道德,而不是违背基本道德。何谓基本道德?就是利用聪明来探索认识世界万物的规律,宣扬传授事物规律,遵循和正确运用事物的规律,而不是利用聪明来违背事物规律,这是人生最基本的大道德。所谓“得道之为德,授道义为德,循道更为德。”利用聪明才智去“得道、授道、循道”才能成为智慧,如果某人利用自己的聪明去做一些违背规律的事,那就必将失败,这种看似聪明的行为实际上是自己对自己的否定,是愚蠢而不是智慧。毛泽东诗曰:“人间正道是沧桑”。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有奋斗,在艰难奋斗和相应的付出中改天换地,切不可以别的非正道的方式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规律。那些不去通过提高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而是通过溜须拍马、行贿买官来获得自己的地位的行为,就是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的行为,只能是小聪明的行为,上不了智慧大堂的行为。
(2)全局长远利他原则。
就是站在全局、长远的、利他的角度和联系发展的观念来运用聪明。如果只是从一个局部的、短视的、利己的角度和静止不变的观念来利用自己的聪明,那就是小聪明,谈不上智慧。比如某人在不查票的火车上的逃票行为,就是一个从自己个人的狭小角度来发挥自己聪明的行为,而不是把自己放在整个社会来看,也不是从对社会成本和社会信誉大的背景下思考问题的行为来看,实际上就整个社会来讲是得不偿失的行为,是愚蠢的小聪明。
(3)价值效用原则。
就是要利用聪明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不是浪费或损害社会和他人的价值。比如某人设计高明的行骗术骗取了他人的钱财,就是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
相关知识
相关问答
赶紧评论抢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