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早教与素质教育

2012-11-19
母婴宝提供 (www.360myb.com)

1、胎教、早教的意义。


2岁以前是人的关键时期,既是人的身体健康安全、智力情商开发和提高的关键阶段,也是人体生存发展的重要阶段,当然也是孩子教育的重要阶段。


人们常常只注意用灯光、颜色、移动的物体来刺激孩子的视觉发育,用音乐、语言来刺激孩子的听觉发育,往往忽略用适当的方式去刺激孩子的嗅觉、味觉和触觉,这等于是对人的五分之三的智力发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是不全面的。


在人的智力中,观察能力、感觉能力是第一位的,它是信息接收的主要能力。而信息接收能力中,除了视觉、听觉以外,嗅觉、味觉、触觉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些信息接收系统都能得到训练培养,就能够大大开发和提高人的智力水平。我们现在总在感叹,人类在预感下雨、地震等自然现象已经不如许多动物了,客观上讲就是我们的感官系统在其生长发育阶段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训练、慢慢退化的结果。我们忽略了许多感觉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因为人类的各种高科技文明手段弥补我们感官系统的不足,已经代替了感官系统,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忽略对感官系统的有益刺激有利于智力开发和智商提高的功能,谁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聪明呢?


这个阶段的教学不仅是智力开发提高的重要阶段,也是知识教育的重要阶段。前哈佛大学教授波顿·L·怀特说,在学前教育中,孩子开始走路到两岁的那段时间是特别重要的,“四种教育基础中的每一种——语言发展、好奇心、智能和社会化发展——在8个月至2岁这段时期处于关键的时期。”怀特指的“关键”,主要是指孩子的大脑发育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如何正确利用这种关系,如何营造良好的环境、开发提高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完善的人格和成功的素质,就成为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这个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只能是父母,因此在这个阶段里,父母成为孩子教学的主要责任人。


2-8岁是孩子学习方法和习惯养成关键阶段。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是说,从三至七岁小孩的现实状态中可以看出他的未来状态。无独有偶,英国BBC曾有一个叫“7upto28”的节目。节目组织一些社会学和心理学家对一批7岁的孩子进行实地调查和试验。节目主持人员对这批7岁的孩子并进行采访,问他们长大以后想干什么,怎么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对生活、对社会有什么看法等等。然后每隔7年就去追踪采访一次,直到他们满了28岁,整个过程都一直观察他们的生活与工作现状、自我理想的实现程度和自我满意程度等。


结果是:这批孩子的命运基本上从他们7岁说的话中就显现出来了,凡是那些7岁时有远大理想、实现理想的思路比较清晰、对家庭和社会满意的小孩,后来的生活和工作都很好,而那些说不出理想、思维混乱、对家庭和社会不满意的小孩,后来的状态都不幸福,甚至生活无着落。节目的结论是:性格决定命运,但性格在7岁时就已经形成,以后就难以改变。节目主持人调侃说:给我一个7岁以下的孩子,我一定把他调教成您想要的人。


2、幼教、早教对培养宝宝素质非常重要。


学前阶段的幼教、早教培训非常重要。发展心理学有个“窗口期”理论,认为在某个年龄段的经历对于个体有决定性的影响。比如让一个中年人重新学一门外语就要比年轻人困难的多,性格上的障碍一旦形成就需要花很大的代价才能纠正。学龄前这一阶段是人类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和思维模式建立的初始阶段,也是人格特征形成的萌芽阶段,决定了它将对整个人生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大脑能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系统来接受人与自然环境的声光实物等信息,开始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雏形。


针对这一阶段的特点,家庭、幼儿园和其它一切学前教育机构,以及各种学前教育培训产品,都必须在开发幼儿智商的同时,突出培养孩子对未来的憧憬、思维模式的建立,以及基本方法和核心习惯为主。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的回答出人意料:“是在幼儿园。”又问:“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要孝顺父母,对人有礼貌;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要多思考,多观察,热爱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由此可见,学前教学阶段对于一个人未来的成功是多么的重要。


如果说,呱呱坠地是人生的起跑线的话,那么十月怀胎就是人生的预跑段,谁在预跑路段准备充足,在起跑线上的加速度就会更强更快,而谁在起跑后走的更好、更早,谁就更容易达到目标。



  相关知识

  相关问答

为了孩子好,关注母婴宝!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哦!
赶紧评论抢个沙发吧!
普通会员 说点什么吧:
返回顶部
看看母婴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