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妈妈进行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

更新时间:2014-12-29 13:44:22  母婴宝微信(myb_360)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表明,全球有20亿人曾感染乙肝病毒,约有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我国是肝炎的中度流行区,每年肝炎发病率在90/10万左右,全国肝炎病毒携带者(含慢性肝炎患者)超过1.5亿,每年约30万人死于肝炎感染的相关疾病。

klk.JPG

如果妈妈在孕期感染乙肝,婴儿出生时由于接触妈妈体液就可能已经受到感染。

美国儿科学会传染病委员会推荐: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超强免疫丙种球蛋白,随后连续注射三次乙肝预防针,就可以进行正常的母乳喂养。

如果妈妈在哺乳期不幸患了肝炎,能不能给宝宝喂母乳?为此,我们特请湘雅二医院妇产科教授张丽娟为大家解答。

1、甲型肝炎。

传播途径:主要是肠道,也可通过血液传播。

研究表明,甲型肝炎病毒不能通过胎盘,但该病在急性期有较强的传染性,所以妈妈应停止母乳喂养。

预防对策:对新生宝宝给予免疫球蛋白1毫升肌注,并且与妈妈隔离,待妈妈康复后可以母乳喂养。若妈妈在分娩时已经恢复,则可以哺乳,新生宝宝也不需要注射免疫球蛋白。

2、乙型肝炎。

传播途径:母婴传播为传染本病的主要途径:宫内传播、分娩期传播及产后传播。妈妈在乙型肝炎急性期应停止母乳喂养,但对慢性乙肝及病毒携带者,是否可以母乳喂养,专家意见不一致,一般以为以下情况不适宜母乳喂养:

(1)母乳能检测到乙肝病毒。母乳能否检测到乙肝病毒,是判定乳汁是否有传染性最为客观的指标,假如HBV-DNA阳性,提示体内存在乙肝病毒,传染性强。

(2)凡为“大三阳”者提示病毒复制,不宜哺乳;“小三阳”者可到有条件医院进行乙肝DNA检查,如为阳性也不宜哺乳。预防对策:新生宝宝出生后24小时(最好12小时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V,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10微克;半月龄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次;1月及6月龄各接种乙肝疫苗10微克。这样对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可达90%。

(3)由于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假如婴儿口腔、咽喉、食道、胃肠黏膜等处有破损、溃疡,母乳中的乙肝病毒就会由此进入血液循环,并可能诱发乙肝病毒感染。再有,母亲乳头破裂者也应暂时停止母乳喂养。

母亲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并经乙肝病毒基因检测为阴性,假如婴幼儿表面抗体阴性,表示缺乏保护性抗体,应及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待保护性抗体产生后才可母乳喂养。

单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也就是说乙肝病毒DNA阴性,在母乳中检测不到病毒,这个时候可以进行母乳喂养。

另外是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体阳性的母亲,乙肝病毒DNA也呈阴性,也就是说体内病毒复制处在静止状态传染性小,也可以进行母乳喂养。

3、丙型肝炎。

传播途径: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丙型肝炎急性期应停止母乳喂养,但对丙肝抗体阳性而无肝炎表现的可否母乳喂养专家也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虽然在母乳或初乳中能检测到丙肝病毒,然而并不认为母乳喂养是丙肝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无症状妈妈母乳喂养是安全的,但是有症状尤其是血液中病毒含量高的妈妈,不应当母乳喂养。 预防对策:新生宝宝出生后4周内应注射免疫球蛋白。

4、丁型肝炎。

传播途径:与乙肝基本相同。母婴传播主要见于乙肝e抗原阳性的妈妈。丁型肝炎急性期应停止母乳喂养。

5、戊型肝炎。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肠道途径感染。妈妈在急性期有黄疸时应停止母乳喂养,待康复后可以母乳喂养。




  相关资讯

  相关问答

母婴宝服务平台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哦!
赶紧评论抢个沙发吧!
您还没有登录,马上“登录
返回顶部
看看母婴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