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不是保胎万能药
更新时间:2015-04-07 11:06:36 母婴宝微信(myb_360)
抽血查孕酮——医生告知孕酮偏低——吃药打针补黄体酮保胎,已经成了妇产科常见的流程。甚至有的孕妇一怀孕就自己吃上了黄体酮,认为不管有没有流产症状,先预防一下是明智之举。苏州母子保健中心门诊部门初步统计,平均每天有20个左右孕妇接受保胎。有一项调查显示,2006年以后生宝宝的近10个妈妈几乎都经历过保胎。甚至有网友说,现在进入了全民保胎、全民吃黄体酮的时代。
但事实果真是你所想象的那样吗?你又了解黄体酮吗?
黄体酮是女性卵巢中的卵黄体分泌的一种天然的孕激素,这种激素能够维持女性的正常生理活动,它能调节女性的月经周期。如果黄体酮偏低可以影响女性的正常排卵,受精卵不能很好地附着于子宫内膜,不能获取足够的营养,不利于怀孕。
由此可见,黄体酮不足首先会影响怀孕,然后才是可能导致流产。黄体酮对保证怀孕很重要,如果女性体内无充足的黄体酮,受孕和正常的怀孕就无法维持,所以,黄体酮又有“助孕素”之称号,也称为孕酮。
婚后生育是人之常情,谁都希望能顺利地生一个健康的孩子,但实际上约有10%的孕妇会流产。流产有时是优胜劣汰的结果,例如胎儿有各种各样的畸形,主要是由于染色体数量和结构方面的异常无法生存,当然也就自然流产了,这是好事。但有时是可以避免的一过性失调,例如内分泌因素中的黄体功能不全。黄体能分泌黄体酮,这是维持子宫内膜有充足血供,以利胚胎种植且不被排斥的重要激素,黄体功能不全,则黄体酮分泌不足,经补充黄体酮以后,可望逆转。但是不是所有孕酮低的孕妇都要保胎呢?
黄体酮是一种孕激素,其对黄体分泌不足、孕酮缺乏引起的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的预防与治疗有着积极意义。因此,长期以来在临床上黄体酮往往视为孕妇的“保胎”良药。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有先兆流产症状的孕妇都适合使用黄体酮,更不应该认为孕妇补充黄体酮越多越好。
母婴宝孕育专家湘雅二医院妇产科教授张丽娟指出,只有当孕酮水平低时才需要补充黄体酮来保胎,如果是胚胎自身存在问题,则没必要通过黄体酮保胎。
张教授说:“怀孩子就像种庄稼,地再好,肥再足,种子有问题,也是长不好的。如果胎儿是不好的,它会给大脑传达一种信号‘种子不好,要流掉。’这种信号一旦启动,孕妇体内本来正常的孕、雌激素就会直线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外界再怎么补充孕激素也无济于事,体内孕激素水平依然无法达到正常值。少了激素调节的胎儿就开始变得没有营养,‘坏种子’最终在营养不良中死去,淘汰了。”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2008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7年,中国活产胎儿12506498名,按照15~20%的流产率,2007年,我国有约300万名孕妇流产。这一数字,相当于三个河南省的年新生儿出生数。
在这些流产的案例中,七到八成是孩子自身有问题,而被人体自然淘汰掉。这意味着一百名胎儿中,有15名胎儿以上会因自身缺陷而进入优胜劣汰的“淘汰环节”,并最终被流产。这些不幸流产的孕妇们如果去做绒毛染色体检查,将有至少一半人可以检查出流产胎儿的染色体缺陷。
一个不正常发育、人体打算将其流掉的胚胎,自然可能导致孕酮分泌不正常,所以这时候孕酮偏低正是流产的结果,补黄体酮是在倒果为因。
张丽娟教授还进一步指出:其实,就是孕酮低也并不一定就要保胎。因为孕酮值是波动的,一两次的检测结果并不能说明问题。由于孕酮的不稳定性和检查方法不同,经常会出现检查结果出现偏差的现象,所以才使用孕酮和HCG联合检查的方法,如果只是孕酮低而HCG正常,多半是检查误差,应该复查或以HCG结果为主。医生还应该仔细追问病人的月经情况,是否月经间隔时间短(短周期)和月经不调等异常情况,以排除是否是黄体功能不全等问题引起的出血和孕酮低。因此,张教授呼吁:医生不要轻易开保胎药,而是应该仔细检查出血的原因,对于检查的结果要全面的综合分析,而不是看某个结果作为治疗的依据,因为怀孕出血多数都是胚胎不正常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激素水平异常只占很少的一部分。盲目的保胎有时会影响正常的诊断和处理。
这样的例子张教授经常遇到,一位女士怀孕后,阴道一直流血,进入医院保胎,用了黄体酮等,但一直没有效果,后来她找到张教授,一检查,才发现出血原因是妊娠囊已经差不多全部从子宫壁上剥脱了,与黄体酮不足根本没有关系。
还有一位孕妈妈,自怀孕后就一直有流血现象,她自己就吃上了黄体酮,吃了一个多月没有好转,这下慌神了,找到张教授,检查发现是子宫畸形,一侧子宫妊娠,另一侧子宫出血。
还有一位孕妈妈,因为多年不孕,怀上宝宝后就特别小心翼翼,可是6周左右还是出了一次血,检查孕激素偏低,可是HCG始终保持良好的上升趋势,医生让她住院治疗,于是住院保胎,黄体酮、HCG交替大量应用,2周后出院,查孕酮还是偏低,医生让她继续服用黄体酮,同时查HCG始终是正常的。因为担心黄体酮用得太久有影响,她找到张教授,结果早孕超声唐氏筛查高风险,因为肾盂增宽和血清检查异常。
张教授说,其实这些案例是根本不需要保胎的,案例一多次流产与染色体异常有关,而与孕激素和HCG没有任何关系,流产是因为胚胎染色体异常,发育不好,肯定会流产。案例二是子宫畸形,与孕酮就更没有关系。案例三尽管年纪较大,可是妊娠后HCG增长良好,表明胚胎发育良好,同样不需要保胎。
张教授进一步指出,如果滥用黄体酮保胎,有时不光起不到保胎的作用,同时还会造成胎儿畸形。有研究表明,孕早期使用大量黄体酮,胎儿脊柱、肛门、四肢等部位畸形的危险可增加8倍。如果使用人工合成的孕酮,约18%的女性胎儿性器官发育将不正常,或变“阴阳人”,未来要进行整形手术。
广东一名36岁的母亲5年前生下儿子,可孩子的“小鸡鸡”和“蛋蛋”都特别小,她带孩子去看病。经诊断,她的儿子染色体有些异常,确实是男性,但患有“雄性激素不敏感综合症”,导致阴茎和睾丸发育不良。半年前,她又生下个“女儿”,外阴和其他女孩无异,却没有阴道口。经医院遗传病鉴定,这个“女儿”的染色体是XY,也是个男孩,“她”和哥哥患同一种病,不过“她”更严重,连男性生殖器都没有。
对于“雄性激素不敏感综合征”,遗传基因是首要影响因素,其次为环境。“假两性”分两种:一种是雄性假两性,如上面两个病例,多为遗传所致;另一种则是女性胎儿性别趋向男性化,这与母亲怀孕时保胎长期过量使用黄体酮有关。
鉴于诸多研究结果,国际上已不推荐用孕激素治疗先兆流产,尤其是妊娠早期更不宜使用。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流产的不同因素,正确认识保胎,切莫盲目使用黄体酮。
相关资讯
相关问答
母婴宝服务平台
赶紧评论抢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