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
更新时间:2015-01-27 14:51:09 母婴宝微信(myb_360)
1、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由感知而获得的感性经验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幼儿接触的事物越广泛,感性经验越丰富,概括就越全面、准确,理解也越深刻、灵活。
比如,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幼儿观察各种形状、颜色、大小不同的灯之后,让幼儿回答:“什么叫灯?”许多儿童都能说出灯的本质特征:“灯是能给人照亮的东西。”又如,带领幼儿观察理发员、炊事员之后,他们就不会再认为凡是穿白大褂的都是“医生”了。
因此,我们要注意让幼儿多走、多看、多听、多摸,经常带他们接触大自然,接触周围事物,并让他们多看图书,画册、电视、电影等等,以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其感性知识。在幼儿积累了同类各种事物、多种材料的较为丰富的知识经验之后,再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概括,把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最初的各种概念,在此基础上,再教幼儿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幼儿思维就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发展了。
2、发展幼儿的言语。言语是思维的外衣,也是思维的武器和工具。正是借助于词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人脑才能对事物进行概括、间接的反映。
例如,有了代表同一类的各种事物的词:“苹果”、“桔子”、“梨”、“水果”,幼儿才能把各种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苹果概括为“苹果”,各地出产的各种各样的桔子、梨,概括为“桔子”和“梨”,然后再把苹果、桔子、梨,概括为“水果”。
通过利用语言中的词和语法规则,幼儿才得以逐渐摆脱实际行动的直接支持,摆脱表象的束缚,抽象概括出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如水能浮木(水和木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木能燃烧(木与火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磁能吸铁(磁与铁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但在学前期,幼儿词汇还不丰富,特别是对抽象性、概括性较高的词掌握得较少,内部言语也还正在形成发展之中,使思维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我们要培养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必须发展幼儿的言语,注意帮助他们在广泛接触周围环境时,丰富相应的词汇;在广泛的语言交往中,学习准确地运用词汇,学习完整、连贯地表达思想。
3、教给幼儿正确的思维方法。有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和较高的语言水平,只是为思维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工具,只有使幼儿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使幼儿会利用这些经验,并借助语言进行正确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做出合乎事物内在本质和客观逻辑的判断推理,幼儿的思考力才能逐渐得到发展。
幼儿园的各科教学、各项活动都有利于训练幼儿的思维方法,关键在于老师要有意识地、自觉地在教学和活动中把这些方法教给幼儿。如上计算课时,在教会幼儿“2”、“3”、“4”等相邻数后,应启发幼儿寻找“5”(6、7、8、9……)的相邻数是几和几;计算“小明做了二件好事,小华比小明多做了二件好事,他们共做了几件好事?”等应用题,都有助于幼儿熟练掌握判断、推理等方法。幼儿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犹如插上了思维发展的翅膀,抽象思维能力就能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所以老师在这方面对幼儿多加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相关资讯
- 【幼儿教育】琴棋书画舞几岁开练好
- 【幼儿教育】6种教育 最容易毁掉男孩的未来
- 【幼儿教育】美国爸爸的11条家训,震惊了!
- 【幼儿教育】不听话的"坏小子"难成大器吗?
- 【家庭教育】教育孩子时这些话请少说
相关问答
母婴宝服务平台
赶紧评论抢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