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应预防小儿先天性耳聋
更新时间:2015-03-13 14:58:21 母婴宝微信(myb_360)
耳聋是听觉传导通路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不同程度听力受损的总称。众所周知,正常的听力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严重耳聋的儿童由于缺乏声音和语言对听觉的刺激,难以获得学习语言的机会。先天性耳聋是指在新生儿出生时就已经有的听力下降,所以预防小儿先天性耳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预防小儿先天性耳聋,孕期是关键时刻。
据统计中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2057万,其中零岁至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一些呱呱坠地的婴儿一出生就进入了无声的世界,令人深感遗憾。正常新生儿中,双侧耳聋发生率约在1~3‰,而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其听力障碍的发病率可高达2~4%。在我国如按每年出生1900万人口计算,平均每年大约要新增6万名耳聋儿童。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刚出生宝宝的听力被“偷”走了呢?
先天性耳聋的发病率约占我国聋人的50%,而遗传性耳聋约占先天性耳聋的80%,其大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据有关文献报道,在正常群体中,近亲结婚率仅为2%,而在遗传性耳聋患者中占70%,可见近亲结婚是并发遗传性耳聋的主要因素。
母亲怀孕的整个过程,特别是前三个月,是胎儿听觉器官发育形成的关键期,假如不加注意很容易造成胎儿听觉器官损伤。在孕期引起先天性耳聋的非遗传性因素则占到了20%。主要是在孕期受到的各种影响以及新生儿在分娩期受到的影响。
在孕期容易导致耳聋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感染性因素,如风疹病毒感染、弓形虫感染、梅毒螺旋体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2、孕期使用了影响到胎儿听觉系统发育的药物,如降糖灵、耳毒性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疟药等数十种)。如果是在孕早期使用了这些药物,则更容易引起胎儿的发育异常。
3、孕妇患有疾病,如孕妇患有甲状腺功能低下,则胎儿有可能在出生时就患有先天性耳聋。在妊娠的前三个月,母亲如果患了风疹,那么新生儿出现耳聋的概率可以达到68%。
4、孕期孕妇做放射线、超声波、同位素检查,都可能引起胎儿听觉器官受损造成耳聋。特别注意的是怀孕时常用电脑也可引起新生儿耳聋。
在分娩期容易导致耳聋的影响因素包括:胎儿或新生儿的缺氧、窒息、早产、头颅外伤、低体重儿和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等。
现在医院出生的宝宝在出生48小时以后,要接受初次听力筛查;第一次筛查没通过并不意味着永久的听力损失,有很多因素导致筛查不通过,常见原因有:
1、羊水仍然残留在新生儿的耳道内,阻碍了刺激声传入耳内。
2、中耳功能异常(中耳感染)。
3、环境噪音过大或新生儿哭闹等。
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应在42天左右接受听力复查;42天复查仍未通过者,在3个月左右进行听力诊断性检查。确诊为听力损伤的患儿应及时到医院的专科进行相应的医学干预。
这一系列的过程,就像是一步步换用网眼更细的筛子,将听力有障碍的宝宝准确地辨别出来,及早对他们进行救治。
先天性耳聋应该以预防为主,根据发病原因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阻断疾病的发生呢?为了做到优生优育必须贯彻以下几点:
首先严格执行婚姻法,绝对禁止近亲结婚;两名先天性聋人之间不应结婚,如各种原因非结婚不可者,婚前一定施绝育术;先天遗传性聋人可与非遗传后天聋人或健全人结婚;如果先天遗传性聋人与非遗传后天聋人或健全人结婚,第一胎为先天性聋儿,绝不能再生第二胎;耳聋青年男女,通过耳聋遗传咨询,判定其是否具有家族遗传性。
第二,提高生活水平,防治传染病,锻炼身体,保证身心健康,减慢老化过程。
第三,严格掌握应用耳毒性药物的适应症,尽可能减少用量及疗程,特别对有家族药物中毒史者,肾功不全、孕妇、婴幼儿和已有耳聋者更应慎重。用药期间要随时了解并检查听力,发现有中毒征兆者尽快停药治疗。
目前已经发现对耳朵有毒性的药物百余种,最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洁霉素、小诺霉素、红霉素等多种抗生素,还有水杨酸类制剂、速尿等强利尿剂、奎宁、氯喹等抗疟疾的药物。这些药物均可经过血液循环进入内耳,破坏内耳的新陈代谢,使毛细胞变性坏死。
第四,避免颅损伤,尽量减少与强噪声等有害物理因素及化学物质接触,不得已时应加强防护措施。
十月怀胎的辛苦刚刚解除,孩子就被诊断为先天性耳聋。许多家长常常为此深感绝望。对此,专家指出:如果婴儿被确诊为先天性听力障碍,家长不用过于担心,更不用绝望。不管听力损害的程度是轻度或极重度,只要在6个月龄前被发现,而且儿童的认知能力正常,经过医学干预后,语言能力基本上能达到正常水平。
需要强调的是:若孩子被确诊为先天性听力障碍,最好在6个月龄内找专业人员为孩子验配助听器。或许有些家长会存有这样的疑虑:孩子还是个婴儿,又不会开口说话,我怎么知道孩子配上助听器后的效果呢。专家表示,为婴儿验配助听器后对其助听效果在短期内难以作出主观评估,这的确成为了助听器验配中的一个难题。正因如此,专家呼吁家长应当带孩子前往正规机构进行验配和定期调试。
对于一部分重度或极重度耳聋患儿,如果在验配助听器3~6个月后未出现明显效果,这时就可考虑进行人工耳蜗植入。人工耳蜗植入是将人工制造的电子听觉装置植入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耳蜗内(取代耳蜗功能),直接刺激耳蜗内的听神经纤维的技术。也就是说外界声音转换成电刺激产生电听觉,患者需要通过学习和训练对声音和电听觉之间重新建立相应的联系,进而使患者重新理解语言,以达到恢复言语交流、重返有声世界。
对先天性耳聋的患者来说,早发现、早治疗、早训练是帮助先天性耳聋患儿重建听力希望的三大关键步骤。所以母婴宝孕育专家在此提醒广大家长:宝宝的听力被“偷”了,父母及时行动起来很重要哦。
相关资讯
相关问答
母婴宝服务平台
赶紧评论抢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