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孩子的安全素质教育
2012-11-27
母婴宝提供 (www.360myb.com)
3-7岁的小孩一般送进了幼儿园,安全素质教育是幼儿园的教育永恒话题。幼儿园是众幼儿集体生活的场所,无论老师怎样注意,也难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平日的教育实践中,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让幼儿被动的接受“你不能怎样,你不该怎样”。如此反复的强调多了,一般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那么针对3-7岁的孩子,应该怎样进行安全教育呢?
1、安全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安全教育作为长期的教育内容,仅仅几个活动是不够的,它需要与日常生活有机的结合和渗透,例如:利用听故事“思杰走丢了”,让幼儿知道回家要等父母来接,决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每天喝牛奶时,请小朋友先试一试是否太烫。开门、关门时先要看看手是否放在门框上,吃饭时不嬉笑打闹、不玩筷子,上下楼梯时,扶栏杆有序的走,以及早操、午睡、入厕等日常生活各环节的安全警示,并请小朋友们相互监督,定期评选出我们班的平安小卫士。
通过这些与日常生活有机的渗透,不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为幼儿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在安全中尽早接触和认识外部环境。安全教育绝对离不开实践体验,安全教育需要具体的生活化、情景化,力求把孩子带到真实的世界中,让他们真实的去感知世界、体验生活,这并不就意味着要放开成人的庇护,让他们自由的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要精心设计,在安全的基础上接触体验世界。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保障幼儿的安全和为了使孩子自主地成长,活动中不可缺少一定的冒险性”结合起来呢?
例如游戏,它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主要的教学形式。但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在游戏活动中特别是户外游戏中,则可能造成意外的事故。所以,教师在活动前或活动中对幼儿有效的规则约束和必要的安全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仅仅为了安全,完全避免幼儿参与集体活动或一味的降低游戏的难度,也是不利于幼儿成长的。日本有教育学家指出:“游戏活动要有一定的冒险性,如果没有,孩子无法真正形成回避危险的能力”。
3、防止意外教育。要告诉孩子,什么东西是会给他带来伤害的。譬如,当孩子要去玩暖瓶时,你要告诉孩子,开水会烫着。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倒出少许开水,稍停片刻,让孩子摸一下,让他有个感性认识。
孩子都喜欢登高爬低,虽然他们对高也有恐惧,但好动与好奇,又常使他们在玩耍中忘了危险。父母要常提醒孩子,在危险的地方要怎样防护,不做危险的动作。可以抱着孩子从窗台上俯身下望,同时告诉孩子不要站在窗台边,不要从阳台处向下探身,不要试着从高台上跳下来等等。当他出现危险倾向时,要严厉制止并教育。
在室外活动时,要让孩子知道怎样躲避汽车。不要在马路中间玩,不要横穿马路时猛跑,要告诉他车来后躲避的方式。比如,当汽车过来时,妈妈不要只想着急忙抱起孩子,而最好是牵着孩子的手,避到近侧的路边。让孩子能亲身体验到怎么办。过路口时,要让孩子记住走人行道,看红绿灯。可以教给孩子儿歌:红灯停,绿灯行……
生活中还有许多可致意外的因素,如小扣子、小玩具会被孩子吞入口中而卡着孩子,锐利的物品会扎着孩子,电插座会电着孩子……防意外教育要随时进行。
4、家长是孩子安全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家长无时无刻都在担心孩子在与外界接触中会受到伤害,因而每天不知要对孩子说多少次“不可以”,一天以内要禁止孩子做多少事。一句话,天下父母心,愿孩子终生平安与幸福。要达到这一目的,防患于未然,就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那么怎样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呢?
首先,要对孩子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让孩子自己保护自己,自己注意安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知识水平与外界接触的需要,父母应在平时向孩子进行适合他们的安全教育,讲一些通俗易懂的道理,用各种例子告诉他为什么那样做不安全,不应做。
例如为了防止孩子触电,可以讲一点人体触电后会造成什么后果的知识,在与有电的家用电器及其他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应注意些什么;又如教孩子自己保护自己,在公路上行走要靠右走,在街道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横过马路要走横道线,红灯亮时要耐心等待,绿灯亮了才穿越马路,尤其是不能在马路上追逐嬉闹等。只有让孩子懂得这些道理和规矩,安全系数就会增大,父母就会变担心为放心。
其次,要用事实来教育孩子。孩子比较注重事实,尤其是身边的事实最有说服力。家长就应用安全做得好的未出过事的例子来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也可用一些不注意安全而造成不良后果的例子来教育孩子,以引起孩子的重视。
其三,不要等孩子出了问题,造成不安全后果再来教训孩子,再来补安全知识教育课。万一孩子出了一点事,要引导孩子吸取教训,以防止类似情况发生。
总之,安全教育是家庭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家长是培养孩子安全素质的第一责任人。安全教育如同其他方面的教育一样,需要家长重视,需要花时间花力气,需要经常、持续和耐心,才能换来孩子岁岁平安。
相关知识
相关问答
赶紧评论抢个沙发吧!